让“回不去”的农民工在城市留得住

济南日报 2016-11-08 08:12:1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口已经突破2.7亿,50岁以上农民工达到17.9%,高龄农民工大多早已返乡种田养孙。但还有一批人,不甘心重蹈父辈的农耕劳作,或只身一人,或拖家带口“扎根”城市。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社保,像是这座城市的“隐形人”。但无论如何,家乡是不回去了,或者说是回不去了

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口已经突破2.7亿,50岁以上农民工达到17.9%,高龄农民工大多早已返乡种田养孙。但还有一批人,不甘心重蹈父辈的农耕劳作,或只身一人,或拖家带口“扎根”城市。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社保,像是这座城市的“隐形人”。但无论如何,家乡是不回去了,或者说是回不去了。(11月6日《南方都市报》)

如今,游走在城市与农村、现代与传统夹缝地带的高龄农民工,已成为边缘群体。一方面,长期在城市务工,这些农民工在饮食、生活习惯上渐趋城市化,甚至在价值观念上也和城市越来越贴近;另一方面,乡土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这些农民工长期脱离乡村的农业生产和人情往来,对土地和农村的感情逐渐淡漠。对过去农村生活的排斥和对农民身份的回避,让一些农民工排斥“乡土世界”,渴望在“城市世界”里过上理想的生活。

现实却是,高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拿着低端的工资,却要承受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农民”身份带来的户口、社保、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异,让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等到年纪大了,当他们在城市里难以获得经济收入、不得不退回乡村时,他们将遭遇乡村回不去、城市留不下的尴尬境地。

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对不愿意回去或不能回去的农民工,要减少制度的壁垒和人为的藩篱,通过“制度补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他们有更多融入城市的机会,拥有享受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权利,避免“干不动了就离开”成为他们的最终归宿;另一方面,要缩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工回到家乡依然能够过上好日子。

伴随着社会变迁,排名前列代农民工渐渐老去。他们的爱与痛,他们的权利与诉求,需要更多关切与回应。总之,让高龄农民工“回得去”、“留得住”,需要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