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 那些陪你长大的东西,你还记得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六一儿童节马上来啦,80后90后们都已长大,貌似这个节日已不再是大人们的特权?但回忆起童年时代,娃娃头,酸梅粉,阿童木,花仙子,打弹珠,跳皮筋,游乐场,还有那个同桌的TA……那些鸡零狗碎、单纯天真的童年,何其的美好!那些年我们的六一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60年代
能在六一戴上红领巾比吃肉都开心
60年代六一儿童节是要戴红领巾宣誓的。
在当时,这个荣誉可不是谁都能享受上的,打报告递申请,平时还不能犯一点小错误才能被选中佩戴红领巾。当天能戴上红领巾,那比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比吃到肉都开心。我宣誓,我自愿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红领巾是鲜血染成的,它是红旗的一角,在那时的孩子们心中,红领巾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很多孩子戴红领巾的那个六一儿童节,就算晚上睡觉时也是戴着红领巾睡的。
70年代
军绿书包是孩子们的LV
在70年代度过童年生活的孩子,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红灯记》就是他们的S.H.E.、《沙家浜》就是他们的周杰伦,《智取威虎山》就是他们的林肯公园乐队。他们背着军绿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若在乡镇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80年代
80年代1元钱的儿童节
那时两毛钱的老冰棍是孩子的最爱!
六一节我们可以得到父母给的1元钱,去学校看学生们的演出。节日那天,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那一上午的时间里,把口袋里的1元钱花完。几个小孩子聚一起,每个人买一样零食,而后你一口、我一口,互换地把小吃摊上的东西吃个遍。
90年代
90年代竞争激烈、生活方式开始改变的一代人
需要适应时代变迁的一代人
生活在90年代的孩子,毫无疑问将成长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较具独立精神的公民。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个性张扬。但是从90年代出生孩子需要适应时代的快速变迁,从他们父辈开始玩的游戏到电子游戏,娱乐方式在渐渐的往"现代化"改变。那是去青少年宫也是一种流行,这其实就是现在各种补习班的缩影,为了更快的融入这个社会他们需要更加的努力很拼搏。他们的六一也是不同的。90年代初的人还过着和父母亲一样的六一,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小红花,黑板报等。90年代中到末的人六一就是一种放松的节日。
00年代
被各种培训班吞没的一代
2000后的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书包越来越沉,各种补习班充斥着他们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对于六一儿童节更多发期待反而是可以尽情的玩一天,或者睡一天的懒觉。
10年代
科技飞速发展,培训班与电子产品风靡的一代
2010后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在这个什么都可以再网络上知道的时代,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很多。与各种小朋友出来玩的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空闲时间都是玩手机,玩IPAD,从小就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六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之前准备各种才艺汇报,为的就是六一的时候更好的展示自己。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一些游戏
(滚铁环)
(拍面包,也叫拍花子)
(斗拐,也叫斗鸡)
(踢毽子)
吹泡泡
骑马蹲
跳房子
那些年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我们干什么呢?
1.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
2.追在别人后面踩别人的影子
3.对着电扇张大嘴喊“啊~”然后听颤抖音。
4.挤塑料包装纸上的气泡听啪啪的声音。
5.用圆规戳桌子,把笔帽吸在舌头上
6.把三层的纸巾一层层分成薄片
7.学鲁迅在课桌上课桌上刻“早”字
8.下雨打伞时转伞看水珠飞出去
9.把泥土做成碗状,碗口朝下使劲砸向地板,看谁的碗底破洞更大。
10.屏住呼吸,跟伙伴比赛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
11.用吸管喝水的时候,往水里吹气,发出咕嘟咕嘟的恶心声音。
12.把手指插到刚熄灭蜡烛的蜡油里取指纹。
13.男孩子站成一排,看谁尿得更远
14.凤凰老牌大自行车比人还要高,右脚穿过三角形的车架,居然也能骑得那么熟练。
15.把小鞭炮拆开,火药粉撒地上围成个圆,用火柴一点搜一下,整个圈圈燃亮,好开心。
16.冬天玻璃上结了冰的窗花,不知道怎么想得,非要用舌头舔一下 。
17.洗袜子的时候用袜子口对着水龙头接水~试图装满袜子。
18.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东南西北。
19.踩高跷,看谁胆子大,踩的高。
20.自制弓箭,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看谁射的远。
那样的日子总是很快常常忘记回家的的归途夏夜,依偎着奶奶的蒲扇
摇啊摇
竟把一轮明月赶进梦里
醒来,我们却都已长大
回忆很多 快乐无穷
花一样的年华
风一样的人生
也在各位业主的支持下
一步步走来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帮助
华山人必将尽力而为
给您一个温暖的家
华山·橡树湾,一、二期火热施工中
繁华即将呈现,敬请期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