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股、发债、并购票据 房企开年“找钱”应对偿债高峰

搜狐焦点-德州 2022-01-17 08:17:0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配股、发债、并购票据 房企开年“找钱”应对偿债高峰

新年伊始,多家房企忙碌着“找钱”,以应对2022年即将到来的首次偿债高峰。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2022年的14天以来,已经有融创、中海地产、龙湖集团、华侨城、绿城、旭辉等超10家房企实施配股或发布新一轮融资计划。而相对于去年融资政策的趋紧,今年年初融资政策有所松动,不少房企正在加紧抓住年初融资的“窗口期”。

融创等多家龙头房企配股

1月13日,融创中国率先发布了新的配股公告,而这一次配股距离上次配股过去不足三个月。

根据融创中国发布的公告,1月12日,融创中国、融创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配售代理订立一份配售及认购协议,拟以每股10港元配售4.52亿股股份,预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45.20亿港元,折合约5.80亿美元。

此次融创配股的配售价格“打折”力度再次加大,其配售价格较2022年1月12日在联交所报收市价每股11.80港元折让约15.3%。而去年11月,融创就曾以每股15.18港元的价格获取融资74.16亿港元(折合约9.52亿美元)。

这样两次配股融资算下来,融创合计获得119.36港元的融资款项。而融创也在公告中表示,新一次配股融资所得款项的一半将用于偿还贷款。两次配股、出售股权和资产,可以看出,融创为了“过冬”正在储备更多的“粮草”。

选择配股的不止融创一家。2021年年底至今,陆续已经有世茂集团、新城发展,中国奥园以及龙光地产等龙头房企通过配股融资来补充现金流。

以中国奥园为例,其在去年下半年以来接连开展三次配股融资,合计募资约16亿港元。

不仅仅是上市母公司,房企还动用旗下多重上市平台进行配股融资,尤其是目前资本市场热度犹存的物业平台。以碧桂园服务为例,去年11月,碧桂园配售1.5亿股新股,每股配股价为53.35港元,融资总额达到80.03亿港元。

整体来看,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14日,陆续已经有超过约10家房企或者物业公司进行配股融资,掀起了年末、年初的一波“配股潮”。

应对偿债高峰,房企启动“花样”融资

在房企频频通过配股等方式加大融资力度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偿债压力。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开年即是偿债高峰期。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22年房企将有6589.4亿元债券到期,信用债占比47.0%,海外债占比53.0%;其中,海外债偿债高峰集中在上半年,信用债集中在3-9月。此外,2020年信托发行规模为9231.0亿元,平均发行期限在1.6年左右,2022年同样面临较大的偿还压力。

具体来看,2022年1月,房企需偿还到期信用债、海外债金额总计达到681.4亿元,占全年需偿还6589.4亿元到期债务的10.3%,而3月份到期债务达到776.3亿元,占比增至11.8%。这意味着,2022年开年,各大房企便要面对偿债高峰。

相比于去年融资趋紧的态势,今年年初,随着融资政策的有所放松,多家房企抓紧“窗口期”融资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22年的这13天内,已有旭辉、滨江、龙湖等房企发布融资计划。其中,1月3日,旭辉宣布额外发行1.5亿美元2026年到期优先票据,而在去年11月,旭辉就曾通过供股募资约16.7亿港元;1月5日,滨江公告发行2022年度排名前列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9.6亿元,票面利率4%;1月10日,龙湖宣布将于1月13日-14日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28亿元的2022年排名前列期公司债券,分为3.15%-4.15%的6年期和3.6%-4.6%的8年期两种无担保债券。

除此之外,更多有着国资背景的房企们也在加快融资脚步。近日,中海地产、金隅集团、建发股份、华侨城、绿城等房企均通过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超过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忙着融资“过冬”,而另外一些房企则准备抄底并购。1月12日,央企招商蛇口注册完成了30亿元并购票据,首期发行25.8亿元,其中12.9亿元用于收购住宅项目公司股权,这也是国内发行的首单并购票据。

央企招商蛇口此次“试水”发行首单并购票据也符合监管层的引导。去年年底,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并且会同国资委召集部分民营、国有房地产企业和主要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

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在偿债压力下,更多房企必须采取更多自救措施来度过危机。随着今年并购动作的展开,房地产行业也将面临着新的洗牌。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