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三心三城”德州一路东行,筑梦新城中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德州城区迅速扩张。特别是加大东进力度后,相继启动建设了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新城、高铁新区,拉开了城市框架,城市规模不断增大。
据德州市统计局较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德州常住人口579.23万人,城镇化率53.77%。同时,伴随着陵城区的挂牌成立,中心城区面积由最初的28平方公里增至17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建市之初的12.4万增加到120多万人,形成了“东西对接、南北拓展、中间隆起、一城三区”的城市格局,德州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南部重要城市。
1995年—2002年撤地建市
旧城改造建城市“客厅”
2001年,在新湖北岸建成世纪广场。同年,市委将办公楼迁出新湖风景区,还湖于民、还景于民。
2003年—2008年河东新城
拉开城市东进序幕
2003年2月14日,德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两个东进、三区联动”战略,作出建设河东新城的决策,城区跨越岔河,经济开发区跨越高速公路向东发展,拉开城市东进的序幕。
2005年,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迁址东风东路。 2008年底,市政府搬迁至河东新区,以市政府为中心,各类配套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9年—至今高铁来了
东进进程快速升级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德州市把高铁新区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跨过减河继续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新城)将成为新的城市中轴线。
未来继续东进:再造活力新城
2017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原则同意《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根据通知,德州未来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可适度向北发展,必要时应突破行政界线影响,扩大城市发展规模。总体布局机构规划形成“一带三心三城”的水绿天然分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老城、河东新城、高铁新区并立成为三大组团发展城区,依托城市河流形成组团间的绿色、生态廊道,城市南部形成绿色生态屏障。
德州中心城区东进,是德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决策,自成立经济开发区起,便开始了由中心城区向东的发展之路。一路东进,开拓了德州的城市版图,见证着德州的跨越发展与加速崛起。
解读中心城区规划:“一带三心三城”
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适度向北发展。规划形成“一带三心三城”的水绿天然分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
城市东西发展带,该轴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区、河东新城中心区、高铁新区中心区,并远景延展至陵城区中心区;
“三心”:
三个城市发展核心,即老城区商贸核心、河东新城公共服务核心、高铁新区商务核心。其中河东新城公共服务核心为未来德州城市发展的中心,是德州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展览中心、商务中心的所在地。
“三城”:
老城区、河东新城、高铁新区三大城区。三城以河流为自然分隔自成组团,组团间依托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河流形成滨水生态廊道及景观廊道。
老城区:中部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存量资源,以改造和整治为主,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注重内涵式发展;北部通过东北物流城的引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同时与二屯镇共同发展北部工业区;西部保留现有传统工业,聚集产业规模;南部利用交通区位发展物流产业。
河东新城:形成南部以产业研发和现代居住为主、中部以行政服务为主、北部以电子科技新能源等一类工业为主的城区。
高铁新区:高铁新区将成为德州未来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北部大力发展各类先进制造业,南部以商务办公和新型居住为主。
嘉诚东郡
德州新城中心
百万方品质大盘
城市中轴线上的精品教育社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