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14部门联合下文!县城住宅宜建设多层,较高不超18层

搜狐焦点-德州 2021-12-30 09:34: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县城住宅宜建设多层,较高不超18层

这项文件事关各县城建设

12月23日,德州14部门联合下发红头文件

推进德州市绿色低碳县城建设

     县城是推动我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振兴发展的关键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要求,补齐县城建设短板,结合我市实际, 就推进我市县城绿色低碳迂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市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和返乡农民工在县城安家定居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各县城建设质量,增强对县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对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各县城建设在县城规模布局、密度强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短板, 迫切需要转变照搬城市的开发建设方式,推进县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解决县城建设问题和不足,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 中心”的城乡建设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解决县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推进我市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严格落实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严把县城建设安全底线。县城新建建筑选址应选择在安全、适宜的地段,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的区域以及矿山采空区等,并做好防灾安全论证。持续开展县城房屋建筑清查工作,建立健全危险房屋数据库,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安全巡查、检查,提高县城能源、通讯、给排水、 交通、防洪、防疫等生命线基础设施的应急应灾能力。加强县城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二)保证县城建设强度适宜。县城建设应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推动县城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区形成相互依托、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建成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宜控制在0.6至0.8。民用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在县城宜建设多层住宅,较高不超过18层,原则上6层及以下住宅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确需建设18层以上住宅的,建设单位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充分论证,并确保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到位。

   (三)注重县城建设特色风貌。统筹协调好县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顺应原有地形地貌,实现县城风貌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农林景观有机融合。充分借助自然条件,推进县城内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等建设,创建“园林县城”“森林城市”。充分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公共建筑应体现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 历史水系确定工作,及时认定公布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城片区、建筑和水利工程,确保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及时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挂牌保护,加大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促进文物开放利用。

  (四)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县城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基本级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鼓励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 准,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低碳、零碳建筑。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广节约、高效、环保的绿色建造模式,积极应用获得节能、环保、绿色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新建城镇居住建筑、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面安装使用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加快太阳能、浅 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建筑应用。

    (五)建设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合本地特点,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 成本。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统筹县城水电气热通信等设施布局,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鼓励在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中 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及中水处理回用设施。构建县城绿色低碳 能源体系,稳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推广分布式光伏、智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加强配电网、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应配建一定比例的可充电停车位,新建居民小区停车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统筹制定电力、供水、燃气、弱电等专业 管线建设计划,并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杜绝“马路拉链”现象。

    (六)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系统。推行“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布局理念,着力提高支路网密度,畅通道路微循环。打造连续成网的慢行系统,打通步行道断头道路,连接中断节点,优化过街设施,清理违法占道行为,提高道路通达性。新建主次干道必须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配套完善综合客运枢纽站、停保站、首末站以及港湾式停靠站、公交专用道等公共设施。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新增及更新出租车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共享电动车、共享自行车等服务。发展智慧公交,提升公交调度管理精 细化水平,优化居民乘车体验。

  (七)营造宜业宜居公共环境。要合理确定县城居住区规模, 推行“小街区规制”,合理确定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 探索以街区为单元统筹教育、医疔、文化设施、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绿化、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公共活动空间场所建设。开展城市水生态修复治理,禁止填堵河道沟叉和棚盖河道,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县城,推进小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严格控制县城广 场规模,县城广场的集中硬地面积不应超过2公顷,鼓励在行政中心、商业区、文化设施、居住区等附近建设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公共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成本集约、功能复合、生态友好的绿色县城更新模式。

三、积极做好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县城 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 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 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细化有关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在 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实施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县城绿色低碳 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赞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生态修复与建设、绿色科技创新等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奖励政策,形成促进县城绿色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完善绿色 金融、绿色信贷等制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县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绿色低碳建 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推进重大装备和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建设装备研发。

    (三)积极创建试点。市级各部门要按照省级试点创建工作 的部署,积极支持指导符合条件的县城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试点。各 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具体措施,细化有关要求, 先行先试,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试点。

来源:吃喝玩乐大德州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